高功率LED燈:利用太空科技為世界開啟節能照明新時代
作者:葉忠福2025.01.12
中華創新發明學會 理事 / 創新發明 專欄作家
高功率LED燈的突破性發展
隨著全球節能減碳政策的推行,LED(發光二極體)技術成為照明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。然而,在高功率LED燈的研發過程中,散熱問題一直是無法克服的技術瓶頸,限制了其應用範圍與效率提升。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新能源研究中心黃秉鈞教授,憑藉其對熱傳技術的深厚研究,成功運用太空科技「迴路熱管(Loop Heat Pipe, LHP)」解決LED燈的散熱問題,成為全球首位研發成功高功率LED燈的科學家。黃教授的研究不僅為LED照明技術帶來突破,也促使各大廠商投入資源,推動現今LED燈的全面性商品化。
高功率LED燈的發展挑戰
LED燈具因其高效能、長壽命及環保特性,逐漸取代傳統白熾燈與螢光燈。但在發展過程中,多為「室內用小功率」的燈具,而「戶外用高功率」LED燈遇到了關鍵性挑戰,主要問題在於:
1. 散熱問題:小功率LED本身發熱量小,但高功率LED因輸入能量大,若無法有效散熱,LED晶片溫度上升將導致光效下降,甚至影響使用壽命。
2. 光衰現象:LED在高溫運行時,光通量會隨時間減少,影響照明效果與壽命。
這些挑戰使得LED技術雖然具有節能潛力,但在「戶外高亮度照明」(如街燈、廣場燈)上的應用,仍然受到極大限制。
黃秉鈞教授的突破:運用「迴路熱管」技術解決散熱問題,面對高功率LED燈的散熱瓶頸,黃秉鈞教授在新能源技術研究中,發現太空科技「迴路熱管(LHP)」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。LHP技術最初應用於衛星散熱,能夠在無重力或微重力環境下高效傳遞熱能,適用於高功率發熱元件。
什麼是迴路熱管(LHP)?
迴路熱管(LHP)是一種衛星用太空科技高效的被動熱傳技術,其工作原理如下:
1. 毛細結構驅動熱傳遞:LHP利用內部毛細結構,讓冷卻液體在高溫區域蒸發並吸收熱能,傳導至遠端冷卻後再凝結回流,形成迴路式熱傳導系統。
2. 長距離熱傳導能力:LHP能夠將熱能從LED晶片迅速傳導至遠端散熱裝置,使高功率LED燈的散熱能力大幅提升。
台大校園的高功率LED燈示範成功
2006年黃秉鈞教授帶領研究團隊,在台大校園內的水杉道進行了一場歷史性的示範。在長達200米的道路上安裝高功率LED街燈,首次成功驗證LHP散熱技術應用於LED照明的可行性。
這次示範的重要性包括:
1. 全球首次高功率LED戶外照明應用:當時的LED照明主要用於小型燈具與室內環境,而此次實驗首次證明LED燈可以穩定運行於戶外高亮度需求的場景。
2. 展現LED燈具的節能優勢:相較於傳統高壓鈉燈(水銀燈),LED燈能夠在提供相同亮度的情況下降低約70%的能耗,展現了未來照明技術的潛力。
3. 促使產業界投入研發:水杉道示範成功後,各大LED廠商開始加速高功率LED燈的研發與量產,使LED照明技術進入商業化發展階段。
高功率LED燈對全球照明產業的影響
黃秉鈞教授的研究成果,為全球高功率LED燈的應用開啟了新時代,帶來了以下重大影響:
1. 促進LED技術的普及與商品化:
2006年之後,LED照明市場開始蓬勃發展,各大企業如億光(Everlight)、飛利浦(Philips)、歐司朗(Osram)、奇異(GE)紛紛投入高功率LED技術研發,並推出更高效、更耐用的LED燈具。今日,LED燈的普及化且售價親民,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照明產品,並逐步取代傳統燈具。
2. 改善公共照明與安全:
高功率LED燈的廣泛應用,使得城市街道、公園、高速公路等公共場所的照明效果大幅提升,不僅減少光衰與維護成本,還提高了夜間行車與行人安全。
3. 推動智能照明技術發展:
現今的高功率LED燈已不僅僅是照明設備,更與智慧科技結合,發展出可調光、感應控制及IoT(物聯網)應用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石。
結語
這個故事說明了台灣科技創新對世界的重要貢獻,黃秉鈞教授透過「迴路熱管(LHP)」一個20萬美元單價的衛星用太空科技,經技術的創新研發,使它變成一個5美元單價的元件,得以導入民生商品使用,這項高科技的創新應用成功克服了高功率LED燈的散熱問題,為全球LED照明技術開啟新局面。
2006年更率先在台大校園成功示範,不僅證明了高功率LED燈的可行性,更帶動了全球廠商投入研發,使LED照明技術成為今日全球照明市場的主流。這是重要的照明科技創新,而且在各國政府不需補助的情況下,使產業界自主發展成功的革命性商品。
台灣的科研能力在這項突破中展現了世界級的實力,黃秉鈞教授的研究不僅推動了照明科技的進步,也讓全球節能減碳目標向前邁進一大步。這項成就不僅是台灣之光,更是世界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。